技术知识 | 微服务背后的工作原理?

物联方案

2024年10月24日


微服务架构由服务导向型架构(SOA)演变而来。开发人员将整个应用程序分解为单独的功能,这些功能作为小型的独立程序运行。微服务相互交互以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例如,拼车应用程序可能有多个松散耦合的服务,例如用于检索地理位置数据、处理付款或发送提醒的服务。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上叫车时,所有微服务将协同工作,帮助用户找到司机并付款。


微服务架构旨在通过将大型代码块拆分为多个较小的服务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这样,多个开发人员就可以根据商定的规范同时处理不同的微服务。微服务大体上分为有状态和无状态。有状态微服务在处理当前请求时会记住过去的结果,而无状态微服务不会保留过去的记忆。


由于微服务采用分布式架构样式,因此很难调试。此外,单个微服务可能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框架进行开发,并以不可预测的模式进行交互。这会使开发人员重现错误状态、跟踪数据移动、监控编程变量和确定根本原因的工作复杂化。


转自:互联网

更多相关文章

More related articles

  • 一文搞懂运维团队的灾难恢复全流程

  • 保障业务的关键:有效的灾难恢复策略

  • 提升安全性:分析与事件管理的重要性

  • 技术知识 | 如何体现日志分析环节的作用

  • 朗致物联2025年度春节放假安排

  • 开发人员为什么讲日志分析很重要?

  • 测试人员有哪些常用调试策略?(下篇)

  • 测试人员有哪些常用调试策略?(上篇)

  • 测试人员需要调试的代码错误有哪些?

  • 车辆管理系统的测试与调试流程说明?

请您留言

商务专线:133 1085 8065 售前支持:0755-2708 7827

提交